媒体资讯
“工业母机+”在行动 *产需CP结对攻关技术难题
台川数控整理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时间:2025-07-26“工业母机”是制造机器的机器,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。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在湖北武汉启动了2025“工业母机+”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,这一活动从去年开始到2027年底,将持续三年的时间。据了解,今年的“工业母机+”活动,生产端包括减材制造、等材制造、增材制造三大类,涉及140余家国内重点企业200余项创新产品,需求端包括新能源汽车、航空航天、轨道交通、船舶等行业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工业母机是“制器之器”和“自强之基”,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性、基础性产业。下一步,将推动工业母机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复合化快速发展,新能源汽车、人形机器人、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也对工业母机提出新需求,为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 瞿国春:两年来,“工业母机+”活动加速推动工业母机从“能用”到“耐用”再到“好用”,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。全国共组织20余场对接活动,地方专场组织活跃、聚链成群,领域专场聚焦需求、串珠成链,成功撮合一大批企业实现精准对接,签约落地项目近百个。
结对攻关推动工业母机技术突破近年来,围绕航空航天、新能源汽车、船舶等典型场景需求,一大批国产工业母机产品正在深入国内千行百业。在湖北,围绕航空发动机的精密加工需求,一场协同攻关有了成效。过去这些设备都是国外,包括美国波音、欧洲空客的关键核心加工装备。我们在数控系统、激光加工头、激光器、工业编程软件,都已经完成了国产化的攻关和替代。核心功能我们是优于国外的设计标准,目前已经实现了该装备的量产。
技术的顺利突破,来源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。多举措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不仅通过产需对接活动,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同时表示,我国将多举措确保工业母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。在组织实施好重大专项方面,我国将支持重点用户企业和工业母机企业担任“双链主”,以需求带动主机与零部件迭代提升。加强高端主机装备、*数控系统、关键功能部件、共性技术等协同攻关。此外,加快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,加快发展智能机床。
目前我国工业母机领域已涌现出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000余家、制造业单项*30余家。此外,我国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母机产业发展道路。下一步,将继续推动应用企业开放场景,推广“共同攻关、共同提升、共同受益”模式,加速国产工业母机应用迭代。
转自工信微报